管理會計視角如何看待:大數據殺熟?

近日拜讀了一篇題為“大數據殺熟與價格歧視”一文,大數據殺熟一詞乍一聽有些迷煳,什么是大數據殺熟?

對此,大家知道新用戶和老用戶嗎?就是當我們初次體驗某一平臺的時候,我們都能得到很大的優(yōu)惠,但是當我們經常使用之后變成熟客之后,貢獻了自己的利潤,卻沒有享受到任何優(yōu)惠和價格上的優(yōu)待;這又是為何呢?

在一些互聯網公司眼中,為了獲得短期的利益,可以通過大數據殺熟、網絡沉迷、數據安全、網絡爬蟲、頭部效應導致的平臺壟斷等技術手段攫取利益,賺快錢,這顯然背離了“科技向善”。

想6折報名12月中文CMA考試的同學們快來掃碼測試一下你的報名條件吧!

如果OTA利用供需雙方對信息掌握的不透明或者是不對等,把更高的價格推給消費者,或者加價銷售,或者自動屏蔽價格較低、毛利較低的產品,這些情況都是可以通過大數據做到,這就構成了大數據殺熟。

大數據殺熟成為行業(yè)詬病,在當今信息透明的今天,這種策略并不可取。

某種程度上,大數據殺熟可以說是價格歧視。大數據通過消費者的點擊率、搜索習慣以及他們的信息反饋等來分析顧客需要什么樣的產品,然后根據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、愿意支付的價格區(qū)間范圍、消費者自身的特征來確定售價。這一方法就類似于一級價格歧視。過去看似天方夜譚的價格歧視,現在有了大數據,倒是出人意料地實現了。

如何治理此種現象?

1. 技術帶來的問題,首先用技術解決。有殺熟的大數據技術,也會出現反殺熟的技術。

2. 監(jiān)管部門重拳整治,立法立規(guī)監(jiān)管平臺。
3. 平臺進行商業(yè)模式創(chuàng)新。
只有給消費者提供*的體驗,甚至消費者愿意額外付費的優(yōu)質服務體驗,才能走得長遠。

例如現在很多平臺推行的會員模式,將是未來的趨勢,可以一定程度避免類似行為。消費者花錢購買會員本質就是要更好的服務、更低的成本、個性的體驗,平臺從會員身上賺取了額外的錢,牢牢黏住了用戶粘性。會員模式之外,具備交易屬性的平臺都應該探尋更加持續(xù)的盈利模式。

大數據是一種資源、一種技術、一種工具,大數據帶來更低的成本門檻、更多的商機,更容易孕育創(chuàng)新。大數據不僅在技術層面改變了各行業(yè),也使企業(yè)得以借助數據資源作*化的數據分析來完成決策,建立大數據思維,運用大數據技術,不拘泥于傳統(tǒng)的單一盈利模式是企業(yè)強占大數據時代的制高點,企業(yè)需要逐漸轉變?yōu)橐詳祿轵寗恿Φ挠J?,才能在激烈的互聯網競爭中不斷調整腳步,以適應難以預料的市場變數。

免責聲明

獨享,不如眾享

本文部分信息采集CMA訂閱號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